國際油輪運費飆升

超大型油輪(VLCC、載重約30萬噸)的現貨(即時合約)運費正在暴漲。背景是在美國加強對俄羅斯制裁的趨勢下,一直積極購買俄羅斯產原油的印度和中國增加了從其他產油國的採購。許多聲音認為油輪的供需緊張將持續下去。

截至11月13日,作為主要航線中東—遠東之間的運費指標,世界油輪名義運費指數(WS、以標準運費為100)達到了約132。如果以租船費計算,則上漲到每天12.5萬美元。與運費指數僅65左右的8月底相比,運費漲至2倍。

船運指數在10月底前飆升,10月29日租船費超過10萬美元。超大型油輪的獲利線一般為3萬~4萬美元。自新冠疫情導致原油價格下跌、使用油輪的海上儲備需求增強的2020年4月以來,租船費行情再次超過10萬美元。

美國加強對俄羅斯制裁是運費上漲的主要原因。 10月下旬,美國將俄羅斯最大石油企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第二大石油企業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列為經濟制裁對象。此舉希望在與烏克蘭的停火談判停滯的情況下,打擊俄羅斯的軍費籌措。

美國也在向俄羅斯的貿易夥伴加強施壓。 8月以大量購買俄羅斯原油為由,美國向印度徵收了額外關稅。美國總統川普10月15日表示,印度總理莫迪當天承諾停止購買俄羅斯原油。

印度的石油企業宣布停止購買俄羅斯產原油,印度出現了原油採購「去俄羅斯化」的動向。有觀點指出,中國也同樣試圖分散採購地。

大部分的俄羅斯原油是用被稱為「影子船隊」的老舊油輪秘密運輸。日本商船三井的油輪事業第一組負責人渡邊大輔表示,「由於印度從其他產油國增加採購,所以正規市場的超大型油輪供需緊張」。

由於俄羅斯產原油供應中斷,有觀點認為原油價格將上漲,市場陷入混亂狀態。商船三井的渡邊表示:「租船方強烈希望能夠確保拿到船隻,這導致運價急劇飆升」。

此外,中美貿易對立的不確定性也影響運費。自10月中旬起,美國開始對中國相關船隻在美國入港時徵收「入港費」。中國也採取了對美國相關船隻的反制措施。海運市場出現了船隻分配的調整、包租船隻的選擇等。

10月30日的中美首腦會談決定將徵收入港費的措施延長一年。日本海運經紀商Atlas公司的會長濱崎作司表示,「由於前景不透明,中國方面繼續傾向於選擇並安排非美國相關的船舶。這樣一來,有限的候選船隻被各方爭搶,導致運價持續維持在高位」。

11月10日,中美首腦達成的協議內容正式生效,兩國關係可望朝著緩和方向發展。今後,美國原油對中國的出口成長也備受期待。即使因入港費問題而被抬高的運價部分回落,如果中美之間這種長距離運輸增加,許多人認為這將對油輪市場形成利好。

Atlas的會長浜崎表示,「對船東來說,目前幾乎看不到利空因素,市場情緒正傾向強勢」。超大型油輪的新造船預計在近期不多,供需更容易收緊。

來源:日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