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共同體(EAC)在年初短暫實現淨出口後,再次陷入貿易逆差,主要原因是其對中國、印度和美國等主要市場的出口大幅下降。
截至2025年6月的季度,該集團的貿易收支惡化了334%,逆轉了先前的良好勢頭,重回熟悉但令人擔憂的逆境。這使得該集團的貿易順差從上一季的4.165億美元歷史性盈餘轉為9.747億美元的逆差。
東非共同體秘書處的最新數據顯示,貿易逆差的逆轉主要是由於其對一些最大海外市場的出口下降,尤其是對主要買家中國以及印度、印尼、美國、瑞士和越南等市場的出口下降。
同時,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即將加徵關稅,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摩擦不斷升級,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對非洲出口商造成了不利影響。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在其發布的《全球貿易最新動態》中警告稱,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正在蔓延至它們與發展中國家的商業關係。 「地緣經濟因素繼續在塑造關鍵的雙邊貿易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動態對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及其與其他夥伴的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報告指出。
在此期間,儘管出口總額略有增長,但該地區對至少十個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額大幅下降,其中包括中國。中國歷來購買東非共同體(EAC)約30%的商品。
受川普政府實施全面關稅的影響,美國在該季度整體進口額下降了29%,也減少了從該地區的採購。東非共同體(EAC)對美國的出口額下降了10%,即2,680萬美元,從第一季的2.606億美元降至2.338億美元。
但該集團損失最大的市場是印度,印度先前是其第四大出口目的地,進口額銳減超過一半,從3月的3.757億美元降至1.718億美元。
對瑞士、莫三比克、越南、印尼、英國、尚比亞和巴基斯坦的出口也大幅下降,拖累了整體出口成長,而進口額則持續飆升。
根據東非共同體的數據,降幅最大的是農產品和食品,特別是可可、穀物、樹木和其他植物,這些產品共同構成了該地區的主要出口類別。
整體而言,東非共同體出口額小幅成長3%,從上一季的179億美元增至186億美元;進口額則增加11%,從175.8億美元增至196億美元。
除了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和馬來西亞外,所有主要進口來源國對該地區出口均實現成長,其中大多數國家的增幅超過東非共同體商品出口的相應增幅。
來自澳洲(198%)、阿曼(196%)、尚比亞(165%)、比利時(153%)、加納(76%)、法國(42%)和英國(42%)的進口增幅尤為強勁。
當時,馬凱雷雷大學講師伯納德‧瓦布卡拉曾預測,只要氣候條件有利於農業增產,中期內貿易順差就能維持。